“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”,汽车售后价格战卷疯了!

频道:车商测评 日期: 浏览:7432

来源 | 汽车服务世界(ID:asworld168)

欢迎供稿 | Autodealer@163.com

今年汽车后市场的价格战出现了几个变化。

一是9.9元洗车、29.9元/月无限次洗车等单纯的低价引流策略,基本上没人做了。

二是前几年流行的99元小保养,除了猫虎狗在双11短期推过,几乎被198保养套餐全面取代。

三是很多门店已经不提供单纯的普洗,如果洗车不带项目一起做,宁愿不做这一单。

四是抖音等流量平台的团购套餐、优惠券、达人探店、直播带货等成为新的价格战阵地。

这几个现象或许会得出两个比较矛盾的结论。

一方面,汽车服务世界早先就提出过,低价引流已经在汽车后市场破产了,很多老板直言要告别低价引流,洗车就是很好的例证:要么不洗,要么加价洗。

另一方面,站在门店老板的角度,行业的价格内卷现象在今年反而越来越突出,很多原来盈利的产品和项目,其价格逐渐被击穿。

如果低价引流已经破产,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价格战越来越严重?

或许一个观点可以解释这个现象:

对于门店而言,以前是抢客流的逻辑,用入口项目+低价的策略圈住尽量多的客户数量,但这套逻辑随着低价引流破产而失效;如今是抢客群的逻辑,客户数量不再是首要因素,关键在于引流到店的客户是否精准,只要符合门店定位,一定的花钱促销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
从抢客流到抢客群,虽然背后都有低价因素作为支撑,但40万汽服店的竞争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
抢客流时代过去了

十年前,汽车后市场并不存在价格战的现象,也没有形成很清晰的流量概念。

流量和价格战在很大程度上跟随着互联网思维和资本投资进入行业。

一方面,互联网打破行业信息壁垒,使得配件和服务价格更为透明;另一方面,互联网从业者跨界进入汽车后市场,直接带来了价格战的手段。

2014年,大量资本进入汽车后市场,也由此掀起了行业的价格战序幕。

汽车服务世界梳理过价格战演变的三个阶段,在1.0和2.0阶段,无论是利用“1分钱洗车”的方式,还是“99元小保养”的方式,本质上都是用烧钱换流量,也就是所谓的抢客流。

抢客流的核心逻辑是,行业本身不缺流量,而发起价格战的头部企业想让流量集中化,比如一个区域本来10家门店,1000个客户,平均一家门店100个客户,大家过得都不错。

现在有一家门店利用洗车、保养等项目展开低价引流,将1000个客户中的800个集中到自己的门店,其他200个客户平均到9家门店,一家20个左右,这9家门店当然过得不好。

然而,这就是头部平台型企业崛起所依靠的简单粗暴的方式,即烧钱换规模,规模换效率,效率换品牌。

这个时候,发起价格战的企业首要关注的是客户数量,先把客户圈起来,至于客户质量如何下一步再说。

在流量逻辑之外,抢客流在项目层面的逻辑是:将洗车、保养等频次高、相对标准的项目当作入口项目,这些项目可以不赚钱甚至亏钱。抢客流阶段吸引的大量客户形成了客户基数,门店再将其中一部分客户转化到盈利项目。

总得来说,在抢客流时代,一方面,门店设计了明确的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,前者用于引流,后者用于盈利;另一方面,抢客流量完成后会做进一步的客户筛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套逻辑的可行性依赖于两个前提。

一是行业的整体流量尚可,车主的消费水平和意愿较高;二是入口项目到盈利项目的转化率比较可观。

不过,从去年开始,我们说行业的低价引流基本上破产了,这里面就有几个主要原因:

一是资本退潮,低价引流的资本弹药没了;二是汽后需求端出现变化,低价无法激发或创造需求;三是车主对低价引流也产生了免疫,一部分车主,只为低价引流项目买单,只接受低价服务,一部分车主,甚至开始抵触低价引流。

其实总结下来很简单:车主消费理性了,抢客流抢到最后都是薅羊毛的车主,转化逻辑根本行不通,导致低价引流的最终结局是“累死自己的同时再饿死自己”。

抢客群时代来了

然而,为什么低价引流已经破产,行业的价格内卷还是很严重?

或许,我们可以先看看今年行业价格战的几个特点。

第一,价格战的主战场从线下走到线上的抖音等短视频平台,门店和车主的交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

第二,引流项目已经从洗车保养等延伸到精洗、镀晶、三膜、钣喷、四轮定位、治理烧机油等,更复杂、技术含量更高的项目。

第三,团购套餐成为新的趋势,以保养为例,以前的99元小保养只是包含机油、机滤、工时等,如今的198元保养套餐除了换油,还有洗车、玻璃水、发动机舱清理等项目,以及全车检查、胎压检测、车胎补气等检查服务。

第四,猫虎狗在双11过后,立即上线了付费会员,释放出了一个明确信号,要在第一时间将流量转化成留量。

第五,参与价格战的群体,同时包含了猫虎狗互联网连锁、小拇指百援等传统连锁,以及大量的汽服单店,作为对比,小拇指以前根本不会大规模参与价格战。

总结而言,抖音线上化、项目复杂化、设计套餐化、流量私域化、全员参与化,是当下价格战的五个特点。

价格战变化的背后,是流量逻辑的变化。

此前,头部平台型企业发起价格战,是资本推动下的烧钱换规模,关注的是客户数量,而客户质量,或者说客户匹配度不是关键。

如今,几乎全员参与的价格战,本质上是流量紧缺下的市场化行为,考验的是谁能用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成本,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。

这个时候,精准引流比圈客户量更加重要。

所谓的精准引流,可以理解为抢客群,也就是符合门店定位的客户群体。

因为,低价项目往往和低体验、低服务挂钩,这已经违背了汽服行业的本质。引流来的客户不是精准客户,也没办法用服务和体验留住他们。

要想改变,就要从低价、低体验、低服务价值的怪圈中跳出来,摒弃一味抢客的冲动,不求短时量大,而是用高体验、高价值感服务、合理价格来精准引流。

更进一步,抖音等线上流量平台的崛起,将门店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和交易从线下搬到线上,客户不是因为价格,而是因为优质和精准的内容找到门店,门店也可以在平台上与客户形成有效互动,并促使客户购买套餐进店消费,甚至进行有效的二次转化。

所以,以找到符合门店定位的客户为大前提,门店花钱做一定的促销让利引流,是流量紧缺下的合理策略,也是如今为什么价格战集中在复杂度更高的项目上的主要原因。

这样才能在一定的让利的前提下,既保证盈利,又找到客户。

所以说,从抢客流到抢客群,是今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汽车后市场价格战的特性。 

汽后回归本质

低价引流破产、抢客流时代结束,长期来看对于行业肯定是好现象。

站在单店的角度,过去的流量争夺战,主要是两种形式,一是和导流平台合作,承接线上流量,二是自己推出引流项目,吸引客户进店。

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,门店对于流量焦虑多了一份理性。

比如去年大胖子平台欠款跑路事件之后,很多门店老板主动退出了其他导流平台的合作,因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:10个引流客户不如1个忠实客户。

当下,引流项目从洗车升级为精洗,从保养升级为保养套餐,并延伸到镀晶、三膜、钣喷、四轮定位、治理烧机油等项目上,也是因为这些项目可以向客户传递技术体验和服务体验。

这就让价格战不仅仅停留在价格层面,还融入了服务价值,让符合门店定位的客户进店,从而起到抢客群的作用,进一步起到长期沉淀的作用。

所以说,虽然今年行业的价格内卷仍然很严重,但已经逐渐脱离原来恶意低价的竞争,更多的是存量市场甚至缩量市场背景下的市场化竞争,也是一个供需匹配逻辑下的市场行为和结果。

更进一步,在市场化竞争下,更能体现汽车后市场的本质,也就是利用技术和服务,再加上价格杠杆,来撬动和沉淀客户。

这样一来,对于汽服门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对于40万汽服门店来说,现在本质上打的是一场价值战,技术含金量、服务差异性、交互体验感……这些才是客户愿意为之花钱的触点,也是留住客户的关键,低价只是其中的策略之一。

相对而言,那些无法提供差异化项目的门店,没有技术壁垒的门店,或者服务体验不突出的门店,就只能陷入单纯的低价竞争当中,并逐渐丧失竞争力,面临出局的危险。

从抢客流到抢客群,表面上是价格战的演变,本质上是竞争格局的变化。

关键词:汽车价格战